第285章 金刀封王(卷终) (2)
赵拦江来到他身旁,“还记得我吗?”
斥候唐先知见状,啐了一口唾沫,重伤之下,偏了些准头,他抬起头,道,“你是赵拦江?”
“正是!”
“你最好杀了我,否则将来我一定会杀你。”
随行将领拔刀欲斩杀此人,被赵拦江阻止了。赵拦江看到他眼中有股倔强之sè,这神情颇向当年的自己,笑着道,“我答应你们将军,不杀战俘,你养好伤后,随时来隐阳找我复仇。”又吩咐道,“给他治伤。”
……
战俘营地建在了西十一卫往北十里,此处是一片盆地,到处是石头。董大友命人就地取材,建成了战俘营,将三万俘虏关入其中,又在四周设重兵看守,他吸取了攻城之时的教训,在入口处设了桐油仓库。若有哗变,只需将桐油放出,一把火,即可将所有人困死在其中。
大明特使已前往西楚,商讨赎回战俘之事。然而,这一战,早已将西楚国库掏空,楚朝廷无力支付赎金。
之前支持楚别离的主战派,趁势遭到了新贵族的围攻,他们趁机发难,逼迫楚别离将先前支持他登基的几名将领撤职,整个西楚朝廷掀起了一番内廷风暴。
据说每日朝政议事,西京皇宫之内,乱作一团,起初还是指桑骂槐,后来直接撕破脸皮,甚至有人在朝堂之上,当着楚别离的面,朝政敌扔鞋。
楚别离本是在主战势力支持下上台,这一战之后,旧贵族势力又占据上风,内部乱作一团,楚别离心灰意冷,没有了先前的锐气,躲入皇宫之内,每日饮酒作乐,不理政事。
赎金没有等回来。
赵拦江等回的,是一纸驱逐令。驱逐令是以大楚皇室颁发,大意是大楚军强马壮,士兵视死如归,这三万楚军投降大明,亵渎了长生天,死后将坠入地狱轮回,永世不得超生。大楚国不再承认这三万俘虏的楚国身份。
此事传入战俘营,一片哗然。
有一名将领趁机煽动几百人发动叛乱,被董大友一通乱箭射成了刺猬,更多的人则是慢慢接受了事实,失去了信仰的他们,开始变得消沉起来。
而征西军这边,则遭遇到了更大的压力。
他们配粮严重不足,向朝廷要粮食,却遭到了拒绝。战俘之事,赵拦江向京城请求处理,兵部回复自行裁决。
“三万俘虏,是三万张口啊!”
董大友忧心忡忡道,“就算保证最低口粮,每日二两米,还能支撑两个月,但冬天将
至,这样下去,恐怕到了明年开春,能活下来的不剩几个了。”
“将军的意思是?”
董大友道,“杀了吧。留着,对我征西军也是一种负担!”
赵拦江犹豫不决。
“只要你一声令下,今夜,我就在他们口粮中下毒,等发作之后,一把火将战俘营烧为灰烬。”
赵拦江摇摇头,“我答应过赖日丹。”
“我明白将军处境,但承诺是一回事,现实是另一回事。若将军不方便做决定,这个罪名,我来帮你背了就是。”
赵拦江道,“容我考虑几日。”
董大友道,“听说司礼监高远高公公已动身,将要抵达隐阳城,这次大战,你立下首功,朝廷的封赏,必然不会薄了。据小道消息,陛下对准备封你为征西军大都督哩。”
赵拦江对封赏之事并不关心,他关心的则是三万战俘的性命。他也明白,杀死这三万人,是最明智的选择。
然而,他若下令杀三万俘虏,自己与当年的宇文天禄,又有什么分别?
作为定州城仅活下来的人,他此生只有两个愿望,一是杀敌报国,二是杀宇文天禄报仇。
宇文天禄已死,并不是死在他手上。相反的,临死之前,他将手中明处、暗处的力量,全部交给了赵拦江。
难道自己真要一步步活成自己最讨厌的人嘛?
赵拦江决定回一趟隐阳城。
入城之时,整个隐阳城举城出动,夹道欢迎隐阳城的大英雄,这座城池的新城主回城。
赵拦江不但杀退拓跋无敌,拯救隐阳于危难之间。更是以一人之力,将西楚军困于葫芦口,这件事早已编成话本,在坊间传诵。他已经成了隐阳城新的象征,正如当年金刀王一脉传承相关。
金刀王功成身退,而赵拦江的故事,才刚刚开始。
不过,赵拦江并不开心,坐在城主府中愁眉苦展。
李倾城并没有去葫芦口,但其间发生的事情却已听说,他对赵拦江的了解,并不比萧金衍少,自然知道他心中所想。
隐阳城一战,李倾城与赵拦江并肩作战,深深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,这是当年在金陵城作公子哥时所无法体会的。
江湖之争,终究不过是意气恩怨之争。
国与国的战争,才最能淬炼人的意志。
他很庆幸,自己并不用坐在城主这个位置上,面临这种两难的抉择。这一战之后,赵拦江肯定会留在隐阳城,而李倾城,则有些怀念江南了。
李倾城递过一壶酒,赵拦江拿过去一饮而尽。
“我该怎么办?”
李倾城淡淡道,“我认识的赵拦江,向来快意恩仇,何时做事情如此优柔寡断?”
赵拦江没好气道,“站着说话不腰疼,三万人的性命啊,就在我一念之间,我宁肯骑马拿刀,在战场上厮杀,也不愿意在这里进退为难。唉,要是老萧在就好了。”
李倾城道,“你心中早已有了决定,不是吗?”
赵拦江越来越喜欢李倾城了,他伸手抓住李倾城肩膀,“好兄弟,留下来帮我。”
李倾城觉得很别扭,一把将他推开。
“这件事一了,我就回江南。明年,是金陵李氏十年祭祖,按祖制,我要回去继承家里的万贯家财。”
“怕是你要回去找我们的小师父吧?”
李倾城脸sè一红,“滚。”
“别以为我不知道,除了围城那些时日,每隔一段时间,你就会用通驿往江南寄信,我可不相信,那是你写给你父亲的。”
“你怎么知道?”
赵拦江哈哈笑道,“因为,我是隐阳城主!”
李倾城连转话题,“那些战俘,你想好怎样处理了?”
赵拦江道:“我想已经有答案了。”
李倾城见他神情坚定,便已猜到,问:“你不怕自毁前程?”
赵拦江一脸肃容道,“前程,是用自己的命搏出来的,不是用别人的命搏出来的。我的选择,一人承担。”
李倾城道,“虽然有些傻,但我喜欢。”
赵拦江道,“我对娘娘腔没有兴趣!”
轰隆!
城主一间屋顶轰然倒塌。
李倾城、赵拦江已非是当年吴下阿蒙,两人一动手,地动山摇,李倾城的剑,成了拆迁大队。
“这亭子得三万两!”
李倾城依依不饶,长剑紧追不舍,“老子赔!”
轰!
“这可是唐朝的玩意儿!十万两!”
“老子赔!”
轰!
又是一座假山被李倾城削断。
“这是清朝的石头,古董!”
李倾城骂道,“当我没读过书嘛?滚蛋!”
两人武功晋入通象之后,功力大增,顷刻间,城主府鸡飞狗跳,有人护卫前来探察,被赵拦江喝止在门外。
去岁同行之时,赵拦江、李倾城、萧金衍经常一起切磋武功,如今萧金衍去了西楚,他与李倾城许久没有打得这么痛快了。
良久,两人精疲力尽。
“你不是我对手!”李倾城道。
“我若用处杀李仙成那刀法,你觉得有几分把握能挡得住几刀?”
李倾城知道,若真如此,恐怕他一刀也挡不住,但也仅限于在隐阳城之中,不过他嘴上却不肯认输,“赢你不在话下。”
赵拦江坐在地上,道:“财神爷,这一架,一共八十万两银子。您是现银,还是银票?”
“这么贵?”
赵拦江道,“没从西楚身上揩油,怎么也得让未来的天下巨富破费一下,实在没有,打个欠条。可别说你赖账!”
李倾城取来笔墨。
赵拦江道,“你还是写两张吧,一张十万,归我自己。另一张七十万,算是隐阳城的。”
“有区别吗?”
赵拦江正sè道,“当然有区别。”
李倾城写了两张欠条,“有本事,自己来金陵取。”
这时,门外有人来报,“禀城主,城门通传,司礼监高公公已抵达城门外。”
赵拦江道,“这么快?”
赵拦江穿上铠甲,与李倾城、李先忠等人来到城门之外,登时被这气势震住了。
传旨的太监,代表着天子亲临,一般会配备六十四名禁卫军,五百兵马护送,这次司礼监高公公出行,竟足足呆了一百二十八名禁卫军,一千兵马随行。
这哪里是封赏,整个大明王朝,只有封藩王,才能有这等殊荣!
赵拦江粗人一个,并不懂其中关节。好在随行之人,有礼部官员,提前来到城门前,跟他演礼,如何安排住宿、如何迎接、如何行礼等等,一口气说了将近一个时辰。
赵拦江听得不厌其烦,直接打断道,“哪里这么多废话,直接出门迎接便是!”
没有评论